新百家论坛
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新百家论坛

新百家论坛不分中西、兼容百家、崇尚个性,力图成为中国最好的学术论坛


    从天地人说起

    avatar
    中华之本体
    学士
    学士


    帖子数 : 1
    注册日期 : 10-06-03

    从天地人说起 Empty 从天地人说起

    帖子 由 中华之本体 周四 六月 03, 2010 5:22 pm

    本体通常离日常生活很远,人们可以不闻不问,但有些时候又迫在眉睫。有史以来中国人有三次迫近本体:第一次是春秋战国,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,第三次是近代迄今。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,莫衷一是;魏晋南北朝时受到印度宗教型文化的冲击;近现代又受到西方经济型文化的冲击。这三个时期,整个中华文化的本体都发生动摇甚至岌岌可危。前两次最终有惊无险,各种思潮磨砺激荡,最终仍回归儒家政治型文化一统,而有汉唐盛世;而最近这一次迄今仍前景不明。
    如今,中国满腔热情地学西方已过百年,然而可以说是越学越糟,物质表面的繁华掩盖不住“丧魂落魄”似的痛苦。对此,有人说,中国学西方,只以“民主与科学”为要,忽略了其之所以能诞生的文化底蕴。因此,现在应该从以往的学科技,学体制,转到学西方文化的精髓。但反对派称,且不说西方文化有缺陷,想全盘西化的努力历史已证明行不通。也有人说,还不如重返传统,从儒家学说中寻求解脱之道。但反对派称,如果这样能行,为何当初会有“五、四”运动?
    我们认为,上述中西之辨是不同文化之辨,不同文化之辨的实质是不同本体取向之辨。所谓本体取向,就是中国传统讲的“道”。《易》曰:

    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: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。六者非它也,三才之道也。(《易.系辞下传》)

    近现代西方的实证世界观把此“三才之道”割裂开来,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极,以致把世界带入物化绝境,而今全球之生灵涂炭,即源于此。

    一、三才释义

    中国传统术语“天”或“阳”可诠释为“精神”,“地”或“阴”可诠释为“物质”,“人”或“中”可诠释为“中介”。对“天地人”三种意象与三种哲学概念之间的这种“曲为比附”并非独出心裁,其实古已有之,最早见于汉代刘安《淮南子.精神训》:

    是故精神天之有也,而骨骸者地之有也,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,我尚何存!是故圣人……以天为父,以地为母;阴阳为纲,四时为纪。……夫精神者,所受于天也;而形体者,所禀于地也。故曰: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

    “五、四”后的新儒家熊十力亦如是说:

    从前吾国易家的学者,多有把物说为向下的,把心说为向上的。如汉儒云:“阳动而进,阴动而退。” 他们以阴来表示物的方面,以阳来表示心的方面,其所谓进,就是向上的意思,所谓退,就是向下的意思。后来宋明诸师,也都持此等见解。 [1]

    钱穆也曾作此解读:

    中国俗语言天地良心。心之良,即是道心。一部中国二十五史,先圣先贤上乘人物无不可以天地良心四字说之。……无此天地,无此良心。非此良心,亦将非此天地。一而三,三而一。此四字非宗教,非科学,亦非哲学,但亦可谓天属宗教,地属科学,心属哲学,宗教、科学、哲学之最高精义亦可以此四字涵括,而融通合一。亦可谓中国文化传统即在此天地良心四字一俗语中。[2]

    网上有《太和玄功道家筑基法》一文对此阐述更为精到,特引述如下:

    何谓三才,非单指天地人,广义说来,观者、被观者、观与被观所依凭之背景场所。此三者相互作用、生生不已而成万物。观者,神也、我也、意也、识也;被观者,气也、形也、物也、他也、命也;所依凭者,虚无也、空间也、性也。观即被观,被观即观,所依者即被观者,三即二,二即一。

    文化之所以会有三种本体预设,原因一是原初本体发生裂变,二是终极本体尚未存在。即便我们一味穷追不舍,物质也只能追溯到纯粹的有,精神也只能追溯到纯粹的无。而按照黑格尔,纯有与纯无原本是一回事,这样兜了一大圈后,我们又回到了原地。这足以说明,本体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,还是一个实践问题,即有待于人类的文化实践。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[1] 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中华书局1985年版,第320页
    [2] 钱穆《现代中国学术论衡》岳麓书社1986,第80页

      目前的日期/时间是周一 十一月 25, 2024 10:45 pm